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129 人浏览分享

唐宋元代的亳州(转自安徽文化网)

[复制链接]
潜龙勿用 发表于  2010-6-13 00: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潜龙勿用 于 2010-6-13 00:38 编辑

《新唐书》三八《地理志》:

亳州谯郡望本谯州。贞观八年更名。

土贡绢,户八万八千九百六十,口六十七万五千一百二十一。

县七:谯紧 酇上 本隶沛郡,武德四年来属。 城父上 王世充置成州,世充平,废。武德三年于魯丘堡置文州,并置药城县,四年州废,为文成县,七年省入城父,天佑二年更名焦夷。 鹿邑,大业十三年县民田黑社盗居号涡州,武德三年来降,复为县。 真源望,本谷阳,乾封元年更名,载初元年曰仙源,神龙元年复曰真源,有老子祠。天宝二年曰太清宫,又有洞霄宫,先天太后祠也。永城上 蒙城上 本山桑,天宝元年更名。

1530193948-0[1].jpg

图一 唐朝的亳州(七县)

《宋史》八八《地理志》:

亳州望,谯郡本防御,大中祥符七年建为集庆军节度。南渡后没于金崇宁。

县七:谯望,城父望,酇望,永城望,卫真望,唐真源县,大中祥符七年改,鹿邑紧,蒙城。

15301a5J-1[1].jpg

图二 宋朝的亳州(七县)
《元史》五九《地理志》:

亳州下,唐初为亳州,后改谯郡,又仍为亳州。宋升集庆军,金复为亳州,金亡宋复之。

元初领县六:谯,酇,鹿邑。城父,卫真,谷熟。


15301a223-2[1].jpg

图三 元初的亳州(六县)

后以民户少,并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谷熟入睢阳,酇入永城。其睢阳,永城去隶归德。

1530193347-3[1].jpg

图四 元代(公元1293年)的亳州(谯,鹿邑)
后复置城父,领三县:谯县下,鹿邑下,此邑数有水患,历代民不宁居,城父下。


15301a319-4[1].jpg

图五 元代(公元1332年)的亳州(领三县:谯县,鹿邑,城父)

元朝自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到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退出大都 (今北京市), 元朝的统治约90年。

元代把并不很近的卫真入鹿邑,是有他的历史原因的。

宗教原因是第一位的。

首先看看,卫真入鹿邑是什么时候的事。看元史:

公元1293年(《元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9,P123)大臣赵天鳞上策说:“凡行省随省诸有司,宣慰廉访等司,路、府、州、县等一切诸衙门,及万户、千户所管不及数之类,可并者悉并之。”

卫真并入了鹿邑。

卫真与鹿邑都是当时中国道教全真道的两个重要的宗教基地。王重阳创立了全真道,他的弟子丘长春(1148-1227)助元朝有功,全真道在元朝有很大的发展。在鹿邑,自唐代就成为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纪念地,他当时就有道士三千人,有宏大的道教宫观,在当时的道教界就有他的独特地位。但是,在老子的诞生地,另一批道士也建有宏大的道教宫观,“天静宫老子所生之地”, 师徒们经营了三十年而成。规模宏大,占地三千亩,道徒有数千人,建筑群具备道教所有的宫,观,钟,亭,区舍及教徒生活设施。参观朝拜的人也有其居所旅店。这两地的道教势力可谓势均力敌。

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元朝翰林张起岩为之撰记《天静宫兴造碑》。此碑今已残破,原碑近千字,现在还能找到二百余字, 碑文残片虽断续,但“敕建”,“监修官张起岩”,“至顺三年”等字样仍很清晰。可见,此庙的重修与元代统治者相关的,是“敕建”的。元代建筑之“东岳庙”,至今尚保存完好。就在今涡阳老子故里。

元朝把卫真入鹿邑,是在公元1293年,卫真(今涡阳)的道士与居民重修老子故里,

花了三十年时间,到1332年,天静宫重修工程结束了。元朝政府为此重新调整行政编制:没有重新恢复卫真县,而是“后复置城父”,是把古老的城父县重新恢复,“卫真”也就成了“城父”县的一部分。城父之南的义门曾是唐朝的真源县县址,史有明文。

元朝至顺三年十一月(公元1332年)的“敕建天静宫碑”,在1991年发掘出土了数十块原碑的残片,文字有:“天静宫,老子所生之地,宫居城父福宁镇东南,距亳四舍(一舍三十里,四舍一百二十里),南距涡河二里,下临雉水。世代相传,老子在姙时,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巨碑“流星园”也在田野考古中出土。

可见,公元1332年,元朝政府重建了城父县,老子诞生地在城父东南,因此不再属于鹿邑。所谓的“卫真入鹿邑”,不过是沿西肥河从鹿邑到卫真的一条狭长的县治而已,相距一百多里,仅存在三十多年。 “卫真”当在城父福宁镇东南。当谷水(今武家河)之阳,也即是隋朝的谷阳。

说“谷阳”在今鹿邑与亳州之间,是不可能的:一是那里找不到谷水,所谓谷阳,应当在谷水之阳,谷水在今涡阳入涡;二是只有三十来公里地的鹿邑与亳州之间在地广人稀的古代也插不进一个县的编制。古代的县治一般都有一百里左右的距离。今天也是插不进的。大家可以看看地图的。元代,“卫真入鹿邑”,有人说,卫真不可能是今涡阳,距离远。大错了!沿西淝河东岸看,北面有鹿邑,南面就是涡阳,当中并没有其它行政区域阻隔,在今涡阳的卫真与鹿邑合并,是没有障碍的呀!

元朝的亳州曾有三个县:本身谯,东南城父,西南的一条狭长的县治是鹿邑,包括了今涡阳老子庙。再向南就是寿州蒙城县庄子故里了。这个历史地理是很明白的。古武平与后来的鹿邑那时是有城的,不是好随便搬来搬去的。

谷阳改真源于史有据,今天许多人都说鹿邑改成了真源,这有什么根据呢?那时的鹿邑,不是一直存在的吗?是谁,又为什么要改写古代历史呢?

鹿邑到亳州,不过三十来公里地,却存在着三个县,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从道教的归属讲,相隔一百多里的鹿邑与卫真属于一个县,虽然短暂,却是可能的。那时民户较少,沿西淝河东岸是可以相连的,古今中外都有例子。事实就是:“天静宫,老子所生之地,宫居城父福宁镇东南,距亳四舍,南距涡河二里”,田野考古的新发现的历史史实,揭示了这个历史之谜!

碑文是元朝人自己写自己当时的历史地理,这是不会错的,也是符合《元史》的记载的。老子诞生地在城父东南,岂非铁证!

古代的历史地理是动态的。大家熟知的“涡阳”,过去(北魏)是蒙城用过的地名啊,古代的谷阳也是这样的,它也变动过地方。不过,“涡阳”的变动只能在涡河一带变动,“谷阳”也只能在谷水边上变动,鹿邑同时又是谷阳,就不可能了。他们那里是找不出“谷水”的。隋代鹿邑叫涡州,那是因为鹿邑在涡水边上。隋、唐、宋、元,鹿邑是一直都存在的啊。怎么可能它又是谷阳,又是卫真,又是真源呢!

唐代人对老庄故里是很清晰的,请看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

《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唐玄宗时人。有与庄子相似的经历与思想,与王维、张九龄为忘形交,忘情于山水,探访过老庄故里,与老庄故里梅道士交厚。

他的这首诗,是把老庄故里说得很清楚了:老子与庄子的故里就在涡水边上,水接仙源近,老庄故里是很接近的。唐朝的人,他们当然是用不着考证老子与庄子故里的。唐朝的历史事实就是这样子的。我们可以从唐代与宋代的亳州地图上看出:老子故里真源与庄子故里蒙城确实是接近的。

《古诗源》卷十四,有北周诗人庾信(公元513~581年)的一首《至老子庙应诏》诗,诗中有“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之句;唐代诗人温庭筠(?~公元866年)也有《老君庙》诗一首,诗中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之句,这二首诗将老子庙“涡水处其阳”并有“九井”、“灵溪”的地理特征描述得很明白。

《全唐文》中,唐僖宗(公元874~888年在位)有一篇《赐亳州太清宫勅》勅文指明“亳州太清宫是混元降诞之地”,地有“九龙之瑞井”。

唐代杜光庭(公元850~933年)的《道教灵验记·亳州太清宫记》(《道藏10-804》)中写道:“亳州真源县太清宫,圣祖老君降生之宅也。历殷周至唐,而九井三檜宛然长在。”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也明确地指出老子的诞生之地:“诞生于亳,即今真源县九龙井太清宫是其地也。”(《全唐文》P.4301)

我们这里所列举的人文历史记录,反映出老子诞生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的特征,就是:这老子庙及老子故宅,是在涡水的北面,涡水处其阳;老子庙旁,谷水注之;老子庙东,必有九井。具备了这些特征,才能是老子的诞生地。而安徽涡阳今“天静宫”之地,是与之相符的。兴造于元代的“天静宫”老子庙至今还在,正在涡河北岸,涡水处其阳;庙旁的武家河(古谷水)注入涡水之中;庙东的九口春秋时代的古井,亦在上世纪末的田野考古中出土。

唐僖宗朝(874-888)亳州刺史潘稠有一篇《请移真源县就太清宫奏》:“自大寇犯阙之后,群凶诛殄已来,大小逆寇前后一十八度,欲犯太清宫。或迷失道路,或神龙示见,终挫凶计,宫城晏然,所庇护居人不知其数,请移真源县就宫安置。”(见《全唐文》)这是指唐末黄巢起义曾多次犯亳州,真源太清宫却未受害,这是亳州刺史想出来移真源县就宫安置的办法。可见这真源县确不是鹿邑,鹿邑的城卫应比鹿邑的太清宫好得多,且近亳州;而在今义门附近的真源县,只好把办公地点搬到老子故里的太清宫里去借助神灵的庇护了。

宋代的初年,也有一个故事:

宋太宗时有一位有名的武将叫高琼(公元935-1006)封武烈王,他的家乡就在今蒙城北,《宋史》卷170记载,元符元年(宋哲宗,公元1098年)他的孙辈“高遵固年八十一,乞再任宫观;高遵礼年七十六,乞再任亳州太清宫,又从其再任之请,以待遇宣仁亲属故也。”这两位老人所任之宫观,太清宫,必为蒙城北之老子故里之宫观。从涡阳所出土的宋代太清宫遗址来看,皇亲国戚来主持是合适的。那时的蒙城与卫真是接壤的。

元代的“天静宫”为什么又不叫“太清宫”了?

太清宫,唐代曾下令全国各地州郡以上要建“太清宫”纪念老子。太清宫在全国以百数。老子故里当然不能与全国其他的地方叫一样的名称,因为那里是“老子所生之地”,因以“天静”名之。
玉泉西郊 发表于 2010-6-13 10: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有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42

主题

QQ|关于我们|商务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亳州家园网 ( 皖ICP备14014694号-1 )

GMT+8, 2024-5-17 10:38 , Processed in 2.44721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3 bozhou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