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592 人浏览分享

探寻亳州“特大非法集资兴邦案”神话背后的真相

[复制链接]
冰冰 发表于 2010-5-12 11: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冰冰 于 2010-5-12 11:53 编辑

来源: 网易

  导读:核投资渠道的缺乏和投资观念的薄弱,以及投资理念的误区使许多人陷入了非法集资的陷阱,一些人损失惨重,也频频引发聚众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在引导人们正确参与集资,警示集资风险,揭露非法集资内幕,避免人民群众遭受损失等方面,新闻媒体应有积极作为。

  一起非法集资案报道前后

  2010年3月22日,包括公司董事长吴尚澧在内的安徽亳州兴邦科技公司共40名被告人,在亳州市中院集体受审。据检察机关指控,在吴尚澧等人虚假宣传和高额利润诱骗下,全国先后有27个省市区4万余名群众,参与了兴邦公司的非法集资。至案发,其非法集资高达38.86亿余元。

  《安徽日报》一直对兴邦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质疑和调查,努力探寻兴邦神话幕后的真相,向人们警示兴邦公司集资风险,对媒体如何做好集资领域报道做了一些尝试。

集资热中媒体需要冷思考

  利用媒体大造舆论广泛宣传,是兴邦这类非法集资公司的一个通用手段。

  据了解,兴邦公司曾花钱参加各种民间组织机构的评奖活动,骗取企业纳税大户及诚信企业等多项荣誉,并利用集资款项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营造企业正面形象。而这些情况,大多是通过在媒体以新闻报道和广告、有偿专版等形式宣传后才广为人知的。甚至就在兴邦公司已经在接受调查期间,还有媒体以整版篇幅刊发该公司的宣传专版。据兴邦案办案人员透露,“仅2007年一年,兴邦公司的宣传费用就高达9000万元,用于不实和欺骗宣传。”

  在鱼龙混杂的“集资热”中,媒体既不能视而不见,置身事外,亦不能听之任之。这就需要媒体人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纳入新闻视野的集资个案做到:提高警惕,冷静观察,深入调查,辩证分析,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才能策划下一步的采编活动。

“有所为有所不为”


  自2000年起,一些媒体将亳州兴邦科技公司作为仙人掌行业的领军者、订单农业新模式的缔造者集中宣传报道,《安徽日报》在采访中意识到问题,并没有跟风而上,而是选择了按兵不动、冷静观察,多方搜集信息,深入调研分析,“有所为有所不为”。

1.从小公司入手调查并率先曝光。

  早在2003年前后,当国内各种涉农类集资热开始不断出现时,《安徽日报》记者在基层了解到,食用仙人掌订单种植已在省内多处出现,当时最先由地方媒体报道,基本上都是当作农业产业化的新生事物正面报道的。由于还未到订单兑现阶段,仙人掌叶片的回购问题还未产生,编辑部对此也无法判定,但当时国内已经出现过数起非法集资大案,《安徽日报》领导和编辑部对此已有一定警惕性。经过研究,报社领导拍板定下对此类现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采编指导思想,明确了“广泛接触新闻线索,深入采访调研,正面报道暂时不做,问题报道慎重”的采编工作思路。

  此后不久,《安徽日报》维权投诉热线电话连续接到省内长丰、繁昌、马鞍山、肥东、肥西等十余个市县农民,投诉反映订单种植的仙人掌回收困难问题,记者采访发现,这些种植户都是与合肥丰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由于该公司未按约定回收,导致各地农民纷纷赴合肥上门催收,这时,该公司很快又改名为合肥市世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原回收合同作废,要改变原先约定的合同条款重签合同。《安徽日报》当即在热线版头条位置刊发报道,对此事进行了揭露。

2.第一时间大胆质疑兴邦公司。

  200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海南锦绣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诈。据央视调查,锦绣大地公司与众多省市仙人掌种植户签订了高达1亿多元的种植合同,但最终未按合同约定收购仙人掌,给众多种植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亳州兴邦公司也在积极扩展类似的仙人掌种植业务,且对投资加盟者不再安排在家分散种植,公司在古井镇建起了“万亩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就这样,以联合种植、加工仙人掌项目为名,兴邦公司开始大量非法吸纳社会资金。锦绣大地公司案发,促使《安徽日报》将调查视线转向兴邦公司。

  经过初步调查,记者发现按照兴邦声称的赢利率,兴邦公司当时的两大主产品即仙人掌啤酒和化妆品,应该在市场上广泛出售,可是安徽省内市场兴邦公司的产品却很鲜见。没有销售,哪里来的利润?但是,与《安徽日报》频频接到某些发展规模较小的芦荟公司、仙人掌公司种植加盟户投诉不同的是,却很少接到兴邦公司加盟户的投诉,记者随机抽查了几户加盟户,也都证明兴邦公司如期履约。

  种植仙人掌真是一个致富捷径?兴邦公司真是一个能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

3.精心谋划隐身调查,发现疑点。

  在锦绣大地公司案发后不久,记者赴亳州实地暗访。记者以一个加盟户的身份,来到兴邦公司,了解到加盟的一些具体条件。记者离开公司,来到古井镇万亩种植园,由于保安对接近种植园的人异常警惕,记者被拒绝进入。在亳州市银监局,一位局领导向记者介绍,银监部门也在高度关注兴邦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但兴邦公司当时的财务状况很好,当地没有加盟户投诉,银行账户存款充裕,纳税也在地方名列前茅,暂时无法直接查处该公司行为。

  记者返回合肥后,已经获知记者采访消息的兴邦公司董事长吴尚澧,临时从北京飞到合肥,约见记者,介绍了仙人掌产业的朝阳前景。他邀请记者再次实地探访兴邦公司及其基地,坦言企业不回避质疑,透明接受调查。

  不久,兴邦公司邀请省城众多媒体记者一道采访。在兴邦种植园和酱油、果酒等加工厂,记者发现以下疑点:一、虽然兴邦号称已形成食品、保健品、酒类等三类主产品,但亳州只有酱油、面条和果酒生产车间,且生产规模很小,与公司宣称的年产值悬殊太大。而主产品仙人掌啤酒和化妆品、保健品的生产,兴邦公司则声称在外地委托贴牌生产。二、在记者分别向董事长吴尚澧和王姓常务副总询问仙人掌加工制品年产值时,两位公司高层的回答竟相差10倍。三、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曾数次脱离采访团,想与种植园内农民工或生产车间员工、货车司机等单独交流,但每次都很快会有一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出现,抢着回答记者的发问,工人则缄口不言。

要社会责任还是经济利益

  在兴邦公司集体采访当晚,亳州一个茶楼内,《安徽日报》记者与该公司董事长吴尚澧面对面,单独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交流。就记者质疑看不到市面上兴邦产品在销售、生产规模与产值不成比例、企业年产值的统计和计算等问题,精明的吴尚澧侃侃而谈。据他介绍,企业的年产值主要集中在保健品和化妆品、啤酒等项目,仙人掌啤酒和化妆品、保健品在外地委托贴牌生产。公司在国内各大城市铺有若干家化妆品连锁专卖店,啤酒和保健品等产品主要靠公司开辟的内部营销网络解决。记者请他提供国内连锁店的地址和名单,他满口应承。但事后,记者始终无法拿到任何资料。

  采访结束时,吴尚澧好像很随意地表示,公司愿意在《安徽日报》做一些宣传广告。此后不久,兴邦公司两次委托他人联系报社,明确提出想在本报连续刊登啤酒等产品广告。

  这时,经过研究,《安徽日报》负责人认为,登了兴邦广告,就等于默认了兴邦的经营模式,也难再对兴邦进行质疑和调查。对报社来说,社会责任永远是第一位的。于是明确拒绝了该公司的广告请求。

  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线索和证据,对兴邦公司难以进行深度调查。每当兴邦进行新一轮新闻炒作的时候,报社所能做的就是选登一些国内各地发生的仙人掌骗局、集资骗局案例,目的是间接提醒农民朋友避免上当。

  是神话,终究会破灭。近日,同事谈起兴邦,谈起当年诸多媒体的那些有偿报道,心情复杂。从长期累积的品牌效应看,公信力是媒体最宝贵的资产,公信力的丧失对媒体是最大的伤害。(本文来源:中国记者 作者是《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主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7

主题

QQ|关于我们|商务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亳州家园网 ( 皖ICP备14014694号-1 )

GMT+8, 2024-5-17 11:26 , Processed in 0.16538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3 bozhou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