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253 人浏览分享

亳州市农科所研究员刘伟民,安徽的“袁隆平”

[复制链接]
亳州天空 发表于 2010-8-30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杂交水稻之父”的荣誉让人们记住了袁隆平的名字,而在安徽亳州同样有这样一个人,他扎根小麦育种行业,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皖麦38”,解决了小麦优质和高产难以结合的世界性难题,他就是被誉为“安徽袁隆平”的亳州市农科所研究员刘伟民。
  亳州市农科所的这块育种实验田,就是刘伟民培育“皖麦38”的地方。198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刘伟民,放弃了城里的优越工作,只身来到了这里,和这块实验田结下了不解之缘。

  亳州市农科所研究员 皖麦38培育者 刘伟民:“就是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能用到农业科研上,没有考虑其他的东西。”

  如何实现小麦高产和优质的并举,是育种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大志满怀的刘伟民,就把这一充满挑战的课题作为了主攻目标。但那时科研所里一无设备,二无经费,开展育种又谈何容易。

  亳州市农科所研究员 皖麦38培育者 刘伟民:“就是自己土法上马,主要是用眼看,用刀切牙咬初步判断它的品质好坏。”

  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历时五年的艰辛,刘伟民逐步摸索出“回归比产”的育种方法。但是,这个时候,科研所却陷入了困境,只能发出一半工资,而刘伟民的妻子又没有工作,一下子全家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就在这时,县里的一家单位以全额发放工资、解决爱人工作的诱人条件,劝说刘伟民辞职下海。

  亳州市农科所研究员 皖麦38培育者 刘伟民:“搞小麦育种它有个连续性,不能间断,一间断就前功尽弃了。”

  刘伟民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心爱的育种工作,为了贴补家用,从1992年起,他利用业余时间开了个家电维修部。

  亳州市农科所 所长 杨玉亭:“白天他就在田间作业,晚上把他们收的活,晚上加工,搞点收入,维持家庭生活。”

  直到1997年,刘伟民终于在小麦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培育出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于一身的小麦优质品种--“皖麦38”,并先后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终结了国内强筋面粉依赖进口的历史。

  涡阳县正宇面粉公司品控部主任 岳 军:“压面条不断,包饺子不烂,做出的面包像沙发垫,就是说它弹性非常好,皖麦38能达到或超过国际一级强筋小麦的标准。”

  作为培育者,刘伟民知道,只有让广大农民接受,才能发挥皖麦38优质、高产、高效的作用。于是,刘伟民又踏上了品种推广的新征程。最近十年里,每到秋种时候,他都带着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种植。同时,通过不断地改进、完善,现在,“皖麦38”平均亩产已达1200斤。

  涡阳县马店镇崔李村村民 崔波:“你的价格又上来呢,每一亩地就能多卖两三百块钱。”

  涡阳县县委书记 解杰昂:“‘皖麦38’品种应该说从97年以来累计推广面积有3000多万亩,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20多个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290

主题

QQ|关于我们|商务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亳州家园网 ( 皖ICP备14014694号-1 )

GMT+8, 2024-5-6 01:05 , Processed in 0.1765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3 bozhoubbs.com